山东药玻(600529.SH):药用包装材料龙头,中硼硅升级驱动新成长
山东药玻作为医药生物行业的领军企业,深耕药包材领域超过五十年,是全国少数能够为制药企业提供“瓶+塞+盖”全套药包材服务的老牌龙头企业。公司模制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胶塞和棕色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近年来,伴随着产品结构调整的逐步落实,山东药玻成功走出“限抗”政策的影响,重新步入高增长轨道,2015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14.19%,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3.28%。
医药行业的需求波动性较低,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上升的趋势,居民对健康消费的需求将持续释放,成为医药支出长期稳增长的有力驱动力。这将向上游药包材领域传导,推动药玻市场持续扩容。据保守估计,2018年至2022年,中国医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从1070.4亿元提升至149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63%。
一致性评价的实施开启了中硼硅药玻的替代进程,集采政策加速了中硼硅药玻的市场需求。仿制药及其包材需全面看齐原研药的性能要求,使得国外原研药普遍选用中硼硅药用玻璃。一致性评价推动下,累计已有超过8000种仿制药通过或视同通过评价,中硼硅药玻的潜在替代空间得到极大扩展。此外,集采政策的广泛纳入,进一步推动了中硼硅药玻的需求量增加。预计到2027年,我国药用玻璃需求量有望达到1053亿支,若中硼硅药玻渗透率达到35%,对应的中硼硅药用玻璃需求量约为369亿支。
中硼硅模制瓶的竞争格局相较于中硼硅管制瓶更为有利,山东药玻凭借其在产能、资质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8.15%,国际市场份额也达到了42.67%,显示出显著的竞争力。在关联审评审批的背景下,药企倾向于与头部药包材企业合作,形成渠道壁垒,增强客户黏性,巩固了山东药玻的龙头地位。公司通过多元化布局维持长期增长韧性,积极开发预灌封注射器等高价值产品,并拓展日化瓶、食品瓶等国际市场。
原材料成本的回落为山东药玻带来了盈利弹性的释放机会。公司模制瓶系列的主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和燃动力,合计占总成本的64.65%,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盈利能力。煤炭价格自历史高点回落后,虽仍处于高位,但其他关键原材料如硼砂、纯碱、石英砂的价格在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当前成本端出现了积极改善的迹象,盈利弹性有望逐步释放。
综上所述,山东药玻作为中硼硅模制瓶领域的标杆龙头,具备领先的产能和资质优势,后续扩产项目稳步推进,有望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业绩展现出向上弹性。预计公司2024年至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3亿元、12.07亿元和14.1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1元、1.82元和2.1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投资者需关注中硼硅药玻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落地情况不及预期、原材料和燃料价格大幅波动等风险因素。
阅读全文2024年8月7日,某公司发布了2024年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22.86%;归母净利润为2.51亿元,同比增长42.96%。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收8.67亿元,同比增长24.57%,环比增长40.52%;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53.28%,环比增长43.69%。
公司积极拓展业务范围,特别是在资源与公共事业领域以及海外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98%,且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水平。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构建核心技术壁垒,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在业务板块方面,资源与公共事业领域取得了良好进展,实现营收6.81亿元,同比增长48.06%;建筑与基建板块实现营收5.33亿元,同比增长4.62%;地理空间信息板块实现营收1.91亿元,同比增长7.48%;在乘用车自动驾驶业务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实现营收0.79亿元,同比增长29.80%。
公司专注于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掌握了包括高精度GNSS算法、三维点云与航测、GNSS信号处理与芯片化、自动驾驶感知与决策控制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作为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已经授权超过900项自主nba官方博彩官网产权,包括百余项发明专利。公司计划在未来布局车规级芯片、全球SWAS广域增强系统,并持续优化核心算法,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预计2024至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将分别为34.29亿元、43.91亿元、55.9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88亿元、7.54亿元、9.51亿元,对应PE为27倍、21倍、17倍。维持“买入”评级。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新赛道产业方案颠覆风险、自动驾驶发展不及预期风险、芯片研发失败风险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阅读全文安琪酵母(600298.SH)在2024年上半年展现出了良好的复苏势头,营业总收入达到71.75亿元,同比增长6.86%;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1亿元和5.96亿元,同比增长3.21%和下降2.50%。特别是第二季度,营收达到了36.92亿元,同比增长11.30%,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2亿元和3.01亿元,同比增长17.26%和7.32%。鉴于国内收入的改善趋势,分析师上调了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4.04亿元、17.50亿元和22.06亿元,并维持了“买入”的评级。从区域来看,国内市场营收在波动中恢复,而国际市场营收则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本方面,预计全年糖蜜成本将实现双位数下降,这将有助于缓解价格战的压力。此外,随着股权激励计划的落地,公司与员工的利益更加紧密绑定,增强了公司的确定性和成长潜力。不过,报告也提到了一些潜在风险,包括汇率波动、降价风险以及国际需求下降等。总体而言,安琪酵母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阅读全文恺英网络:新品驱动增长,出海与AI双轮驱动
恺英网络,作为国内知名的游戏与传媒企业,近期发布了一系列积极信号,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潜力与创新动力。公司多款重磅IP手游的定档及预约开启,标志着新一轮的成长周期即将启动。其中,《史莱姆》公测定档于8月28日,全平台预约量已超过200万,凭借IP影响力及成熟的研发与发行经验,有望取得良好表现。此外,《斗罗大陆:诛邪传说》与《盗墓笔记:启程》也已开启预约,加速了上市进程。
恺英网络在IP合作方面持续拓展,6月与上海电影的战略合作,以及8月与盛趣游戏的合作,均体现了公司在IP资源利用上的广度与深度。近期,公司获得“古龙武侠系列小说”的正版授权,计划发行以古龙武侠小说为背景的全新RPG游戏,丰富的产品线预示着长期成长的潜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恺英网络展示了在AI领域的前沿探索,通过自主研发的“形意”大模型实现了全自动生成游戏的技术突破,这不仅提升了游戏研发的效率与自动化水平,也为AI游戏的未来探索打开了新的空间。
展望未来,恺英网络通过新品驱动、IP合作与技术创新,展现了明确的成长路径与潜力。公司预计2024年至2026年的业绩将持续增长,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8.18亿、21.67亿和24.01亿,EPS分别为0.84元、1.01元和1.12元。当前PE分别为11.7倍、9.7倍和8.8倍,估值处于合理区间,结合公司稳健的财务状况与增长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阅读全文英科医疗是一家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领先的一次性手套供应商,其个人防护类产品占总收入的89%。公司当前的核心业务是一次性手套生产,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显著份额。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收入将分别达到85.45亿元、97.76亿元和11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4%和20%。归母净利润预计也将从2024年的12.93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21.82亿元,增幅分别为238%、31%和29%。截至2024年8月6日收盘价,英科医疗的预期PE估值为12.6倍,低于同行平均水平55.6倍。随着行业库存消化接近尾声,供需关系正趋于稳定,英科医疗的手套订单量有望显著增加,产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实现业绩反转。
丁腈手套作为英科医疗的主要产品之一,自2021年价格达到峰值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价格调整,但从2023年第四季度起,出口均价已经触底并逐渐回升。2024年6月,我国丁腈手套出口量较5月增长26%,每箱出口均价上涨0.23美元,每千克出口均价环比上涨4%。英科医疗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通过控股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确保了丁腈胶乳的供应稳定性,同时使用清洁燃煤作为主要能源降低了成本。此外,公司控股的英毅热电致力于节能增效,有效减少了热能和电能的成本支出。
面对2026年美国可能对手套加征关税的情况,英科医疗认为其影响有限。一方面,公司有足够时间通过海外建厂等方式减轻关税影响;另一方面,全球手套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若美国增加非中国来源手套的采购量,可能会导致供货紧张,进而给英科医疗提供向非美国家扩大出口的机会。此外,公司正积极扩大全球客户群,除了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设立营销服务中心外,还在中东、南美等地持续建设和发展营销网络。公司还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增加品牌曝光度,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阅读全文安琪酵母公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营业收入71.75亿元,同比增长6.8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1亿元,同比增长3.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9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0%。第二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36.92亿元,同比增长11.3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2亿元,同比增长17.2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01亿元,同比增长7.32%。
从产品角度来看,2024年第二季度,酵母及其深加工产品、制糖产品、包装产品和其他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70亿元、1.90亿元、9500万元和7.10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12.24%、-40.07%、-17.05%和+46.42%。在国内和海外市场方面,第二季度国内和海外市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11亿元和14.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6%和19.0%。在线下和线上销售渠道方面,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70亿元和11.9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0%和7.6%。
毛利率方面,2024年第二季度为23.92%,同比上升0.2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糖蜜成本的逐月下降。期间费用率为12.57%,同比上升0.39个百分点。其他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政府补助的增加。第二季度的净利润率为10.26%,同比上升0.36个百分点,推动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在销售端,公司通过调整国内产品价格以促进销量增长,采取一厂一策的方式推动烘焙面食的发展,并对YE产品进行细分行业的推广。国际业务方面,公司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以抓住市场机遇。在供给端,上半年发酵总产量达到20.4万吨,同比增长11.5%。同时,公司正在推进多个项目的建设,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公司将重点关注国内需求的恢复情况以及成本下降的趋势,利用当前的低估值机会。考虑到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和生物技术的可扩展性,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EPS分别为1.58元、1.85元和2.20元,对应的PE分别为19X、16X和13X,因此维持对该公司的“买入”评级。
阅读全文华安证券研究所近期发布了一份深度研究报告,探讨了东鹏饮料未来成长的可能性以及投资价值。报告指出,东鹏饮料可以通过“产品迭代+拓品外延+出海扩张”三重成长曲线来实现持续增长。报告首先回顾了美国和泰国能量饮料行业的成长思路,从中提炼出通用的策略,并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提出东鹏饮料可以采取“产品迭代+拓品外延”的双重策略作为当前的最优选择。
报告详细分析了东鹏饮料在主业、拓品和出海方面的发展潜力。在主业空间方面,报告认为东鹏饮料在全国化布局上的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可以达到超过200亿的收入规模。通过终端对标和区域对标的方式,报告推算出东鹏饮料的全国化空间广阔。在拓品方面,报告指出东鹏饮料可以通过打造第二曲线来增加收入,比如补水啦等新品类的开发,预计未来可以达到30亿的收入规模。在出海策略上,报告认为东鹏饮料可以将目光投向印度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寻找更大的增长机会。
报告最后总结了东鹏饮料的盈利和估值情况。通过对比国内外同行,报告预计东鹏饮料的净利率有望达到25%,并在未来实现58亿的盈利体量。报告维持了“买入”的评级,认为东鹏饮料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
总的来说,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详尽的分析,不仅揭示了东鹏饮料当前的业务状况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决策依据。
阅读全文承德露露(000848)股票分析报告显示,公司基本面稳定,市场表现稳健。在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55亿元,同比增长9.76%,归母净利润6.38亿元,同比增长6.02%。其中,核心大单品杏仁露表现出色,整体营收增长稳健,受益于礼赠消费场景需求复苏。果仁核桃系列在低基数下实现了较高增速,而杏仁奶作为新品仍处于试水阶段。销售渠道方面,直销和经销渠道分别实现营收0.69亿元和28.86亿元,同比增长60.4%和8.9%,其中直营渠道增速较高,主要得益于线上新渠道的发力带动。分地区来看,公司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7.6%、17.3%和87.8%,显示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布局和拓展能力。
2023年,公司面临原料成本提升和产品均价下行的挑战,毛利率有所下滑。然而,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继续实现营业总收入12.27亿元,同比增长7.53%,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3.04%。这表明公司在春节礼赠场景中受益于消费复苏,整体增长稳健。费用端,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同比有所变化,其中销售费用率有所下降,整体净利率水平相对平稳。
展望未来,公司成本端将随着苦杏仁原料价格的回落而得到改善。渠道策略上,公司将深化北方市场的渠道下沉,同时加快南方市场的开拓,特别是在华东地区设立运营中心,以支持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市场的拓展。产品策略上,公司将通过老品焕新和新品研发来适应消费新趋势,同时加强在新媒体渠道的营销投入,以强化品牌形象。此外,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旨在提升内部积极性,促进营收和利润增长的稳定性。
盈利预测方面,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营收分别为31.09亿元、33.21亿元和36.53亿元,同比增长5.23%、6.81%和10.0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1亿元、7.33亿元和7.97亿元,同比增长5.16%、9.29%和8.73%。对应EPS为0.64元、0.70元和0.76元,当前股价PE分别为13倍、12倍和11倍。考虑到公司稳健的成长动能和高分红比例,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阅读全文8月7日,盛美上海(688082)公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该公司上半年营收达到了24.04亿元,同比增长49.33%;归母净利润为4.43亿元,同比增长0.8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4.35亿元,同比增长6.92%。这份财报显示,公司产品组合优化明显,净利率超出预期。24H1期间,毛利率达到50.68%,净利率为18.44%。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公司实现了营收14.83亿元,同比增长49.14%,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17.66%,毛利率达到53.39%,净利率高达24.49%。这主要得益于高毛利产品如电镀设备的销售占比提升。展望全年,盛美上海上调了营收预期至53-58.8亿元,显示出对其业务增长的信心。此外,公司在铜互连电镀工艺设备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破了国际垄断,该设备可应用于多种先进半导体制造过程。随着市场对公司产品的认可度提高,盛美上海预计将在2024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市场需求。基于上述情况,分析师维持对盛美上海“买入”的投资评级,预计2024年至2026年间,公司收入将分别达到59亿元、85亿元和1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13亿元、20亿元和31亿元。
阅读全文福耀玻璃(600660)2024年半年报点评显示,公司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8月7日,福耀玻璃的收盘价为44.97元,总市值达到1134.91亿元,总股本为2609.74百万股,流通A股股本为2002.99百万股。其净资产收益率(TTM)为19.89%,12月最高价为52.18元,12月最低价为35.90元。
2024年上半年,福耀玻璃实现营业收入183.40亿元,同比增长22.01%;实现归母净利润34.99亿元,同比增长23.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76亿元,同比增长28.05%。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下游汽车产销复苏增加产品需求及单车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福耀玻璃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优化。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37.29%,净利率为19.09%,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15个百分点和0.22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4.29%,管理费用率为7.33%,财务费用率为-1.82%,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22个百分点、0.27个百分点和3.05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4.27%,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10个百分点。此外,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7.84亿元,同比增长24.84%。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福耀玻璃巩固了其行业龙头地位。作为全球汽车玻璃行业的领导者,福耀玻璃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0%,并在海外多地投资建立生产线,以降低损耗成本和保证全球化交付能力。2024年上半年,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32.11亿元,净利润折合人民币3.87亿元,保持同比增长态势,净利率为12.05%,同比提高4.58个百分点。
产能持续提高,产品结构优化。福耀玻璃2023年汽车玻璃产量总计为1.43亿平方米,叠加投资建设合肥项目和福建项目,汽车玻璃产能有望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全景天幕玻璃、抬头显示玻璃、可调光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高,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4.82个百分点,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带动产品平均售价(ASP)持续提升。
基于上述业绩表现,分析师尹浩杨和刘梦麟维持对福耀玻璃的“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5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2.64元、3.17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7倍、14倍。分析师认为,福耀玻璃有望通过优秀的产品质量、交付能力和成本控制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叠加汽车“新四化”趋势下产品ASP持续提升,量价齐升有望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然而,投资者也需注意全球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升级替代、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海外地区政策变动以及地缘政治事件等风险因素。
阅读全文